太久没看到这么火辣的视频了。
咱家阿莲(alien)。
是个天外来物,魔鬼身材,让人掏心掏肺。
不信你看这位宇宙一品尤物——
什么叫五官深邃。
什么叫凹凸有致。
还有那标志性的。
令人大开脑洞的法式香吻。
老板不喜欢成熟的?
咱这还有青春版。
一定会美得你瞠目结舌,心花怒放(物理意义上)。
口水流了一地。
它流。
Sir 也流。
阿莲那优雅的线条、致命的机动能力、有机体与机械的完美融合、实用性与美学的强强联手、诡异又无比完美的寄生繁殖和生命周期、有强烈且大胆的生殖隐喻又蕴含着存在主义哲学的命题,甚至是神学思辨 ......
正如那句,"我崇拜它的纯净,强者生存。不被良知、悔意和道德左右思想。"
懂行的,已经去找资源了。
但你觉得 Sir 胡说八道?
没关系。
再唠唠。
这回,雷德利 · 斯科特坐镇监制保证手艺正宗,又是剧集形式的量大管饱,一定是你入坑俺们异形控的最好时机——
异形:地球
异形粉必追。
科幻迷当看。
至于还没有什么概念的朋友,Sir 先亮亮分数让你有个底——
IMDb 评分 8.5。
烂番茄新鲜度 87%,排最受欢迎榜单第一。
Metacritic85 分锁定季度冠军," MUST-WATCH "金标闪闪夺目。
回来了,都回来了。
IP 拍剧炒冷饭常有,不翻车的少;而像"异形"这般的世界级 IP,能交出如此高分答卷的?
罕见。
片名中最平常的一个词,实际上是最惊悚的——
"地球"。
以前的异形只是外太空浮游,主角基本上是和人类大本营失联的状态,基本上在封闭空间内单打独斗。
所以才有那句"在宇宙没人能听到你尖叫"。
如果说以前还是离线单机游戏。
那么现在,则是一场大型地球 Online ——
是的。
那团令人着迷的迷雾,现在离你更近了。
先看过瘾的。
异形到地球,开杀。
飞船坠毁,(不止一只)异形徘徊在一座大楼之中,救援队劝住户疏散,但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走?"
"不,正化装舞会呢。"
"我跟你们老板很熟,你别吓唬我了。"
是老套路,是在给即将到来的"高潮"蓄力。
注意一下装扮:
一帮"新贵族"在 cos 老贵族,阶级优越感加倍。
我相信如果真有问题
博伊卡瓦利尔会亲自打电话给我
开派对?
马上就变自助餐。
拍法很聪明:以静写动。
男主视角,被掀翻在地难以起身,只看到异形擦身而过,奔向了惊恐的人群。
没错。
这一段,并没有直接的虐杀镜头,但背景音描绘了全部过程:
开始纷乱的尖叫,是恐惧。
接着接连的惨叫,是痛苦。
声音减弱。
一个短暂的停顿,直到最后一声惨叫响起。
渲染恐惧也塑造悬念:
这些人什么下场?
男主起身。
所看景象没辜负这个悬念——
没有人来得及从椅子上离开,就已经被屠戮,开膛破肚鲜血四溅。
中世纪装扮的伏笔回收:
现在,他们像一幅真正的油画了。
一面是异形的迅猛。
一面是人类的脆弱。
这哪是一只怪物来到地球,这是把大猫送进了沙丁鱼罐头。
类似的以静拍动,不只这一处——
一场屠杀即将开始。
"反派"合成人莫罗因知晓阿莲习性,一动不动,降低被发现概率。
镜头只对准他颤抖的脸。
而背景中,不知情的搜救队被四分五裂。
安静了,紧张才刚刚开始。
距离越来越近。
它亮出牙。
他亮出刀。
总共仨镜头,可紧张感捅穿房顶。
刻意回避杀戮镜头?
当然。
一方面,因为穷。
剧集作为长线生产,因成本原因,特效镜头密度当然无法与电影相较。
但另一方面,是风格使然。
狂风暴雨?
的确令人兴奋。
△ 《异形:契约》
但更让人欲罢不能的。
是那朵黑压压的乌云。
△ 《异形》
《异形:地球》无意去跟随斯科特后期《普罗米修斯》《起源》(也包括去年《夺命舰》)在特效场景上量大管饱的风格。
而是意图效仿初代《异形》的视觉精神:
聪明的"穷",是一种少即是多的精致感。
比暴力血腥更震撼人心的,是小心谨慎地去营造恐惧与美学,这本就是《异形》的长板,也是《异形:地球》的精神方向。
这是"跪着致敬"。
第一集开场,怀旧未来主义的美术风格、同款的冬眠舱唤醒,甚至也意图复刻餐桌围谈的经典桥段。
也是对"少即是多"的举一反三。
《异形:地球》的开场戏,就艺高人胆大地"跳"过了一场太空屠杀。
在完成危险伏笔(抱脸虫的手动了)的交代后,片子给了每名遇害者一组日常镜头。
别眨眼——
混进了什么?
这些。
详略得当的技巧之下,又营造出一种"死路一条"的诡异(美?)感。
但你别误会。
《异形:地球》不是只会"穷",事实上,它也做着"狂风骤雨"的打算。
因为飞船带回地球的,并不止阿莲一位"客人"——
不喜欢虫子、植物、海鲜?
猫猫你总喜欢吧——
即便如此,敌我实力也并不悬殊。
别担心。
这一次的异形,似乎有了旗鼓相当的对手:合成人。
爽片?
另一种可能是:
"它们"比怪物还吓人。
在 2120 年。
"人是什么?"
从哲学问题,变成了现实问题——
因为不只一种。
完全由机械打造,完全运行指令的合成人(如前作中的艾什、大卫,本作中的邓);
以机械、计算机进行人体强化的生化人(本作中的公司爪牙,莫罗)。
△ 《异形》艾什
而本作的主角,温迪,来自一种最新的尖端技术:
混合人。
原理是将人类意识下载到机械躯体。
根据"含人量"不同,可以这样排列:
正常人<生化人(义体强化)<混合人(意识附身)<合成人(AI)。
三种技术激进程度不同。
但目的一致:永生。
在这个后赛博朋克时代里,资本主义完全取代了国家概念,世界由 5 家巨型企业瓜分;而谁掌握了"永生"这一项终极技术,谁便能进一步统治市场,撮取更大的权力。
是的,这是一场造神竞赛。
谁先"人类补全",谁将占领宇宙。
《异形:地球》的背景暗线,就是两家公司、两项永生技术的对决。
别忘了,这不是爽片。
它给你看的,并非哪种技术更强更好,而是令人直冒冷汗的:
他(或它)们身上的人性究竟还剩多少?
这是进化?
还是堕落?
威兰德公司的生化人,莫罗,经过义体强化。
当异形仅在一门之隔外屠杀,他就在飞船控制台上冷静汇报任务进度,成员砸门求救,他面无表情地焊死了舱门。
转身回到座位,写下:成员全体阵亡。
轻松得像在写日报。
任务第一,毫无疑问这是一条冷血的公司爪牙。
那问题是:这种冷血由何而来——
是技术改造?
还是自我意识?
《异形:地球》有意识地塑造着这种模糊感,以逼近"恐怖谷"效应的临界极限。
在他最"不当人"时。
狡猾的导演,偏偏安排一滴汗水,从他额头滴落。
他会紧张、会恐惧。
甚至还有点敏感。
一个更值得玩味的情节。
冬眠后的船员"团建"。
一方面,他展现着几乎冷酷无情的"领袖"作风,任务必须执行;另一面,对"毫无人性"的 AI 合成人,她展现出一种微妙的歧视态度:
"你一 android,不配上桌吃饭。"
一种矛盾且真实的复杂情感:
位于人与机械中间位置的他,反而对两者的界限,最为敏感;最"不当人"的人,又像偏执狂一样在意着自己人的身份。
另一边绝对女主,天才公司的混合人,温迪。
理论上"含人量"更低。
身患癌症但被选中参与天才公司的混合人实验,舍去肉身时心理年龄停留在 11 岁,但如今却驾驭着一具成年人的身体。
她,还是她吗?
原来的孩子去了哪?
《异形:地球》几乎是以明示的方式,回答了这个"忒修斯船"式的问题:死了。
Sir 归纳了三个原因:
1、意识传输过程中,孩子手持鲜花,符合西方殡葬礼仪。
2、手术后,镜头特意交代了收敛过程,后续剧情中,也交代了家人已经为她办过了葬礼。
生物性死亡,是必然的。
3、作为最顶尖的技术、作为万里挑一的适格者,既然意识已经能如数据般传输——
那公司有什么理由不把"她"像数据一样备份?
可再生产。
可再复制。
那她,还能是她吗?
第一集中多次出现空镜:一头基因改造的绵羊。
——对应现实中的克隆羊多莉。
另一处暗示,是一处浮雕:
日本文化中的三猿猴。
不听、不说、不看。
这个天才公司的技术天才 CEO,有着狂人一面:在有意识地剥离"试验品"们的人性。
一个毛骨悚然的细节特写。
当新的适格者们提问:
我们何时回家?
已经变成混合人的温迪回答:
你们不能。
接着露出自然的微笑,镜头叠化,微笑慢慢转移到 CEO 充满满意的目光中。
两个主角,构成了一组实验对照:
行事毫无道德底线的莫罗,总在不经意间曝露人性瞬间;精神年龄为 11 岁孩童的温迪,却相反地泄露自己非人一面。
一边是仿佛拥有灵魂的机器。
一边是底色冰凉的天真活泼。
Sir 作为异形老粉,看到怪物出没其实已经感受不到恐惧(会兴奋的),反而是这些"人不是人"的思想实验,更令人头皮发麻。
它会带着你思考。
问题一,当技术重塑人性,自我还是自我吗?
问题二,它离我们有多近?
离末日又有多远?
你可能忘记了 79 版《异形》暗线中的末日预言:
先进的外星文明飞船、魁梧的外星种族残骸,以及遍布飞船的异形蛋。
指向了——
太空骑士(后被称为工程师)"创造"了异形这一生物,而异形带来了文明毁灭。
后来雷德利 · 斯科特用《普罗米修斯》和《契约》,丰富了这条文明延续的线索,并展示了它的复杂闭环:
1、工程师一族,为地球带来了生命,出现了人类。
2、人类为追求永生,创造了机器人。
3、机器人大卫使用工程师文明的基因武器黑水,毁灭了该文明。
4、制造出了异形,它又闯进了人类世界。
贯穿闭环的主题,便是最终极的技术焦虑:
所造之物,终将毁灭造物者。
老雷从创世纪拍到了启示录,它像神话一样严肃,但也如神话一般直白,吹散迷雾的代价是失去了深邃。
而《异形:地球》渴望的是回归。
回到"不可名状"的谜团里。
从背景设定上便"吃书"了:
《普罗米修斯》中的 2093 年,其中的威兰德公司已是全盛期。
而《异形:地球》设定在 2120 年,地球依然五家巨型企业瓜分,呈现着更极端的资本主义对抗图景。
作为主视角下的,研发人械混动技术的天才公司。
同样有一副成为造物者的傲慢。
开发这永生技术,并非为了造福人类或是赢得市场,狂人技术的背后也有着狂人的傲慢。
妄图创造神明,并与之比肩。
但你知道我真正要的是什么吗?
我想要跟比我聪明的人交谈
背景上——
背景上,是企业、技术、"产品"间的对决。
呈现上,则展现着人性与非人性的角力。
一片擂台,三个造物:
生化人、混合人,以及毫无任何情感道德、完美理性化身,只有杀戮与繁衍的异形。
《异形:地球》剧情,便是通过这三位之间的摩擦展开。
Sir 最期待的,便是:
他们如何通过战斗、比较、凝视。
去确定自己的位置?
去定义自己的存在 ?
又如何从立场中抽离,将凝视还给他们的造物者?
注定的。
彼时更傲慢的一方,必将毁灭。
这就是阿莲凭什么是顶级怪兽 IP?
三点。
最初,来自三位顶尖行家。
蕾普莉(角色名)代表着"经典四部曲"的叙事核心,被称为"科幻界的女性图腾";H·R· 吉格尔(超现实主义画家、设计师)以"血肉机械死灵"美学,构建了贯穿整个系列的别致美学;斯科特提供了创作方向,构建了深邃的表达,三者共同构成了《异形》系列的灵魂。
总结一下——
娱乐、美学,以及思想性。
其实只要任何影视艺术作品做足这三点,都必将成为经典。
太好了。
《异形:地球》用了短短两集(每周一更),便已向此方向大步踏去。
现在只是个美妙开始,一切敬请见证。
至少。
在这个被超级英雄霸屏的科幻世界,阿莲,总能带我们重返迷人的成人宇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破坏之王阿姨
散户如何用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