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
封面新闻记者 张奕丹
数字化如何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哪些新技术正在被探索?10月31日,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成都举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院长詹长法在当天的平行论坛上带来了分享,他也就数字化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运用接受了采访。
詹长法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当下数字化已经深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点点滴滴,“从前期的地形航拍,到后期的器物修复、病害识别,一直到最后的展示。”
詹长法介绍,过去在进行考古勘察工作时,前期可能需要进行挖掘,对考古发现主要使用记录、画图和照相等手段,“数字化以后就不一样了,在勘测前就可以了解到整个地域环境。”
对文物保护和修复展示工作来说,数字化手段同样很重要。詹长法介绍,数字化让考古时期的微小信息都能被忠实记录,文物被发现、提取的瞬间,当时的状态便能够得到保存,后期进行修复工作便有了参照。
他也呼吁,目前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标准化问题值得重视。
散户如何用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